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研 > 正文

小学童话教学策略

核心提示: 小学童话教学策略●张冬萍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融诗性游戏性为一体的文学样式,其本体功能是让儿童获得审美愉悦和情感熏陶。童话

小学童话教学策略

●张冬萍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融诗性游戏性为一体的文学样式,其本体功能是让儿童获得审美愉悦和情感熏陶。童话之于儿童,是童年不可缺或的精神食粮,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整个小学阶段的333篇课文里,童话占13.2%,其中低年级课文120篇,童话36篇,高达30%。如常人体童话:《七颗钻石》、《卖火柴的小女孩子》、《幸福是什么》等,拟人体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丑小鸭》、《乌鸦喝水》等,超人体童话:《七色花》、《巨人的花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在教学中,怎样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童话带给他们的快乐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谈几点思考。

一、感情朗读,体会童话的语言美

教师以生动活泼、饱满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读,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段落,读出狐狸的狡猾语调,大灰狼的凶狠,小白兔的活泼,老牛的善良。读的过程应是情感、思维、语言和谐交融的过程。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可以更好的帮助儿童品味并实践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激发情感,体悟童话的情感美

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的促动下牵引想象,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利用音乐或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它不仅有助于丰富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培养想象力,使儿童体悟到童话文学的情感美与形象美,而且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童话本身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三、引导思考,领悟童话的意蕴美

引导儿童思考并讨论童话的内容,使他们能通过语言透过形象,认识到童话所传达出的意蕴美。与此同时,逐步养成由表及里、由性感到理性地认识生活的习惯。在引导思考的过程中,力求“导而弗牵”,不可轻易框住学生的思维,强求统一答案。对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础与生活经验会导致学生解读方式的不同,从而获得的体验与感悟也就不同。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应仅停留在教材本身所传达出的文字信息上,而更要关注文学接受过程中学生可能获得的那些触及其精神生活的某些更为本质的东西,这些才是更有价值的东西。

四、讲述童话,初识童话的表达美

在课内外阅读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练习引导儿童讲童话。比如:可先从复述入手,指导儿童先学会合理地展开故事情节,进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儿童根据已有的情节去续讲童话,或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独立编(讲或写)童话。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话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也有助于儿童丰富词汇,锻炼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五、赏析品评,品味童话的生活美

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过的童话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与品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去阅读一些优秀的童话作品,通过讨论与正确的引导,使儿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充分使我们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能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样式,吸引学生的是其特有的“新异性”、“神秘性”、“超越性”、“假定性”、“幻想精神”、“人性光辉”、以及“游戏精神”等。在童话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审美的愉悦。作为文学的童话,教师理应遵循文学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地在其教学过程中将其文学之美充分显现出来。

(单位:广元市利州区三堆小学)



上一篇:语文阅读训练浅见
下一篇:论农村小学生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