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研 > 正文

浅析钢琴教育与演奏中乐感的体现

核心提示: 浅析钢琴教育与演奏中乐感的体现邓家臣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在孩子全面发展与兴趣爱好的培养上下

浅析钢琴教育与演奏中乐感的体现

邓家臣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在孩子全面发展与兴趣爱好的培养上下功夫。而钢琴教育,也就成了诸多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许多家长盲目追求演奏等级,违背了对孩子培养艺术兴趣和爱好的初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演奏兴趣与情感乃至乐感构成了损伤,甚至缺失。本文就一些常见的关于乐感的基本问题论述乐感在音乐教育中的独特地位与表现。

关键词:乐感 情绪 表现力 培养

一、什么是乐感

“乐感”是对“音乐感染力”的简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乐感”是指人在创作、演奏、欣赏等音乐活动时因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产生的感觉和知觉,有时也专指对音乐的高低,强弱等特性的听辨能力。这是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如果从欣赏的角度则可以理解为对音乐的感受,然而从演奏的角度又可以理解为在音乐演奏中情感的表现与传递。

二、乐感的来源

乐感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是在从事演唱演奏、音乐欣赏或音乐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本领和个人的音乐感、节奏感、音乐听觉表象等个性的心理特征和表现。由此从心理学研究而言,乐感由音乐音响引起的一种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一般伴随着快速的直觉反映。实验证明:大量儿童之所以表现乐感的欠缺,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是由于他们最容易接受音乐教育的年龄,缺少必要的训练,从而丧失了天生的乐感。也就是说乐感是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的,一切有计划的音乐教育活动和环境的刺激与启迪,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乐感的最初发展。

三、怎样培养乐感

每一首乐曲都是由作家内心的情感、灵魂与音乐结合燃烧而成的结晶,其中饱含了他们对于人生对于音乐对于社会现实的所有领悟;而演奏者或者聆听者能否对这一切有所领悟和展现,那么乐感的作用便是不容置疑的。有些人认为,乐感既然有先天因素,也就是说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学习音乐,即使靠后天的培养也不能改变先天的因素所产生的局限,然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每个人的天生素质确实存在差异,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同样将一些音乐天赋平平的学生,逐步引领进入音乐的殿堂;即使是不适合学习音乐的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指导后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大幅度提高。所以乐感的培养在这个教育的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应该在什么样的时间和怎样的方式来对乐感进行系统的训练呢?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们在乐感上的缺失。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乐感的缺失通常基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练习中的不仔细

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练习不仔细,在没有能够完全的认知谱子,领会作者意图的情况下,导致对音乐细节还没有一定的把握,就凭籍自己错误的认知进行错误或者没有目的性的弹奏。例如,随意地弹快或者弹慢,随意忽强忽弱,以及随意有感情或不带感情来练习。音乐是一种语言,也有自己的句读,就如同说话一般,有快有慢,有停有顿。长期不负责任的胡乱练习,以往致使音乐语言错误以及这种错误习惯的养成。面对这种情况,通常老师应该细致的指导学生认真练习,深入地认识音乐语言的内涵,纠正错误的习惯,逐渐便可得到提高。学习视唱练耳也是一种解决方法,可以使学生如同朗读文章一样,学会正确的音乐语言,包括断句、呼吸、强弱、学习音乐术语等等。

(二)单一的追求技术上的提高

这种情况则是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过于专注于所谓的技法练习,只注意了技术方面去掌握乐器,一味追求流畅性。然而每首曲子本身蕴含着不同的情感,虽然艺术不能用对错来评判,但对于音乐特性把握错误,就不仅仅只是技法上的熟练和演奏的流畅能掩盖的。单纯的技术提高并不能提高对音乐本身的情感领悟和表达,所以演奏始终显得生硬空乏。针对这类学生,他们自身刻苦、努力,欠缺的只是对音乐的正确理解和剖析,所以作为老师,应带领学生去了解曲子作者的生活经历、作曲时的背景,聆听作者在这首曲子中需要表现的情感诉求,在学习音乐技巧的同时去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样能快速的提高他们对乐曲情感的把握能力,事半功倍。

(三)接触的音乐较少,内心没有音乐

这里所说的接触的音乐包括了平时听的音乐和练习过程中所演奏的音乐,有些学生只专注于练习固定的几首曲子,课余并不听或者接触音乐,有些则只爱好某些风格的音乐,在课余更是只接触某一个固定类型的音乐,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演奏风格或者演奏习惯逐渐变得狭隘或者死板。音乐的演奏和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音乐本身也是包罗万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倘若狭隘的将自己划定在寥寥无几的练习曲或者某一个特定类型的音乐风格中,是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的。所谓量变可以带动质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这种学生,在每次授课过程中安排不同的曲目,让他去聆听更多不同种类的音乐并让他针对不同音乐练习或者欣赏后通过写出自己的听后感,去分析各类不同的音乐,扩宽他的视野,让他去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的曼妙。通过这种教育方式,长此以往,这类学生不仅可以在演奏上获得很大的进步,还能更加深入的去感受和辨析不同音乐中所蕴含的不同的内涵。内心没有音乐,则是在教育过程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客观而言,这类学生并非没有天赋或者不够刻苦,他们中有的甚至天赋过人技巧纯熟,然而这些学生要么本身对音乐没有产生兴趣,要么则是对音乐的学习产生了倦怠感从而提不起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故而对一件事没有兴趣或者丧失兴趣,那么外界的施压或者劝道不仅不会产生效果甚至会起到反效果。遇到这类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以一种平常心去平等的与学生交流,去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能的兴趣,要求学生能带感情地演唱自己所弹奏的旋律,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本身的兴趣特点加以引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声音和各类演出、音乐会,通过自然、生活和音乐结合让学生去发现音乐体悟音乐;另一方面培养和激发这类学生的表现欲,音乐是需要分享的,音乐的学习过程也是需要掌声和鼓励的,通过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以上几点关于乐感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是情感的表达,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如果演奏者没有在演奏中投入情感意识和创造热情,那么他表现出来的作品必然缺乏个性。在学习钢琴演奏的道路上,除了重视技术技巧的训练外,更应重视了音乐感觉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并驾驭和发挥钢琴的真正魅力,才能引导欣赏者进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当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显瑞 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 《教育随笔》

2、罗 睿 浅谈乐感的培养

3、何月珍 谈学生“乐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

4、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8adb4f1655270722192ef7e5.html


上一篇:学好初中数学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学前教育学生普通话现状及应对措施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