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研 > 正文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核心提示: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马利琼 语文课堂上适当使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马利琼


语文课堂上适当使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早已得到公认。但传统的多媒体使用往往重视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教师是放映员,学生是观众,一味追求课堂容量,难怪有人失望。活用多媒体,不但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还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用活多媒体,引导学生解读语文文本,提高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

现在人们攻击多媒体最多的是媒体代替文本阅读的现象,认为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降低,是多媒体的罪过。当然,如果一味地以观看电影代替课文教学,确实会有负面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不高,如在指导学生解读《曹刿论战》时,可巧妙地活用成语故事动画片《一鼓作气》,该动画片是根据课文改编,帮助学生解读文言。在制作课件时,可制作一个隐蔽的静音按钮,先行静音播发,并加上滚动的文言字幕,学生看不懂故事时引导学生解读课文语句,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文言的解读和理解,分组给动画配音,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站在主体地位,在不知不觉中解读了语文文本,又进行了听说训练,激发了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

二、用活多媒体,引导学生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反对多媒体教学的人往往认为,多媒体将文学形象具体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何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媒体形象化的展现可以引导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学形象的共性,活用多媒体展示文学作品,更能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多层面理解课文,提高文学鉴赏的自主性。如欣赏《香菱学诗》时,先展示多媒体画面,再引导学生将其与小说作对比阅读,展开讨论。如此活用,难道还怕学生解读不了文学作品?

多媒体的具体形象性,更加弥补了学生阅读面及生活阅历的不足,让学生间接地体验生活,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因此,在学习李白诗歌之前,不妨让学生玩一玩游戏《大唐诗韵》第一节,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盛唐生活,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李白在当时的名声和性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刚正不阿的气质。

三、用活多媒体,更好地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有人认为多媒体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不敢苟同。用活多媒体,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训练。

我们农村的孩子,园林、公园去过的不多,要让他们找印象,实在是不现实,但学生喜欢听歌,随便来点音乐学生特喜欢,播放音乐或歌曲与所学课文相关联,岂不是两全其美,我在网上找到歌曲《苏州四季好风光》,歌曲旋律优美,很能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景色幻想中去。一首江南风味的歌曲,制造“美,苏州美”的氛围,引出“苏州园林”的学习。(点击幻灯片,让学生观赏)

1985年苏州园林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点击幻灯片5 ,欣赏四张小风景图。)

认识说明文的科学性,体验其美感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媒体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而易见的,有教师对多媒体具形象化的文学形象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学生从小都在模仿中不断创新。教师不以定论论多媒体,又怎怕学生没有创新?何况多媒体本身就会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比如看了电影《芦花荡》,学生自然有疑问:电影《芦花荡》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课文的情节安排与电影比较谁更好?从而引发“我来导演《芦花荡》大讨论”,让学生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完成审美再创造。

用活多媒体,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方法浅谈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