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研 > 正文

浅谈语文实践活动的做法

核心提示: 浅谈语文实践活动的做法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化龙乡外经贸希望小学校 高懿 王海《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

浅谈语文实践活动的做法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化龙乡外经贸希望小学校 高懿 王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主要指的是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能力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属于智力技能。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在获得的途径上是一致的, 必须依靠个体反复多次的实践。这就是说, 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必须让他们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眼、动口, 多种感官密切配合, 协调活动,

在“做中学”,“学中做”。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笔者结合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提供实践活动平台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虽然十分丰富, 但所含知识毕竟有限,语文课堂教学训练再怎么到位, 学生的习得也是十分有限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要让学生凭借这个例子举一反三, 练就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 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因此要学好语文, 就必须注重课内外联系, 根据教学的需要, 适当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校开设语文活动课, 就是语文实践活动之一。每周各班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节, 上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如开展“成语擂台赛”活动, 可设“成语故事”、“成语接龙” (用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 作为另一个成语的头一个字) 、“看表演猜成语”、“成语接下联”( 如“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生肖成语填空”等项目, 以小组为单位, 全员参与。学生运用从语文课本中掌握的词汇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成语知识, 积极参与活动, 促使学生主动学好成语, 用好成语。又如学了汉字,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身边的汉字”。首先做好活动准备:学生分组到街道、社会上寻找错别字、不规范字,做好“啄木鸟”头饰;教师准备部分错别字例子;四块小黑板或白纸上各画好一棵树,写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其次按照认识汉字、了解错别字、错别字成因、纠正错别字顺序,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第三,开展“我能行”课外实践活动,一是开展找错字活动,如“啄木鸟捉虫”活动,利用休息日,让学生深入社会,在所接触的每个角落找错别字,摘录到老师发的纸上,进行交流;二是做小小宣传员,让学生自己设计宣传规范祖国语言文字的资料,并带着宣传资料,到街头巷尾去宣传,呼吁广大市民也能用规范的文字;三是在学校内设计告示牌。如:“为祖国语言纯洁,人人使用规范字”……引起每位同学的重视,提高学生汉字识字、书写能力。像“成语擂台赛”“身边的汉字”之类的语文实践活动, 注重了课内外联系,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 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活动技能, 弥补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开展综合性活动

大语文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包括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因此要注意学科间融合,体现活动综合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是基本一致的, 在内容上是相通的, 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但同时又是相互依赖, 相辅相承的关系。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 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因此语文实践活动也要体现融通性, 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 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 善于联系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 发掘可为语文所用的各种因素, 充实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例如, 学习了古诗《梅花》之后, 可以组织了一次“梅花颂”语文活动课。整个活动分为访梅、颂梅两个阶段。在访梅阶段, 发动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的资料:关于梅的种植、栽培、生长 , 关于梅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 关于梅的诗、词、歌、赋等。在颂梅阶段组织学生用不同方式——吹、拉、弹、唱、跳、展、写、说、书、画来歌颂梅花。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自然、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知识和技能, 发展了审美、操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又如办手抄报, 这是我们语文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色。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每人每月办一期手抄报, 每期手抄报至少有一篇学生自写的文章。活动过程分为办报、展览、评报三个阶段, 办报是重点。办报前, 学生一方面要广泛阅读书刊, 收集有关资料;另一方面要深入现实生活, 调查采访、写稿。办报时, 学生要综合运用阅读、作文、美术、书法等各种知识与技能, 将刊头设计、材料取舍、排版、插图等集于一身。实践证明,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注意学科间融合, 加强协作, 能促使学生各科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 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正适应了培养未来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体现大语文教育观,联系现实开展活动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学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书报、杂志、影视、音像、计算机、网络等媒体, 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名胜等场所, 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育资源。因此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其次要积极开发利用当时、当地的语文教育资源, 不仅要利用校内语文教育资源, 而且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社会等校外语文教育资源, 实现校内外沟通,注重多种元素的综合融通。一方面, 让学生深入现实生活观察、体验, 获取信息;从各种媒体搜集广告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组织学生游览、参观、调查、访问, 关注身边生活;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Inter网, 知晓家事、国事、天下事……另一方面, 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坚持开展“早间十分”。首先, 学生将在校内外生活中获取的信息, 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到笔记本上, 然后利用每天朝读课前十分钟, 将所搜集的信息以演讲、辩论、讨论、表演、报道等形式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分享”语文资源。从下面学生所报道的一组信息, 内容的宽泛性可见一斑:美国第45届总统选举;生姜的作用;捉鱼虾;神州十一号;外星人真的到过地球吗;水的妙用;鸡精的来源;等等。如安排学生设计班级文化标志,并说明设计意图, 学生人人参与, 由小组评选出优胜者。由于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 让学生在校内外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 既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又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获取最新信息 , 培养他们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 O

事实证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 注重课内外联系, 学科之间融合, 校内外沟通, 这样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上一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浅议
下一篇: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