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研 > 正文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核心提示: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四川省岳池县齐福小学 伍祥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方法直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四川省岳池县齐福小学 伍祥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方法,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了。小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普遍好动、好奇心强,对于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使数学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一、创设合理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合理创设有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有价值的、有效的,应蕴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数学问题,即能让学生"触景生思",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或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两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从动脑开始的,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讲授,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数学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首先提出:谁能说出能被3整除的一位数?在学生回到中:“3、6、9”这些数能被3整除后,接着提出:看谁能找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二位数?学生回答:“12、15、18”这些数能被3整除。然后再提出:能不能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和四位数呢?大多数同学口算困难,要求动笔计算。通过计算,同学们会连续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如:102.105......1002.1005......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引导学生通过计算,从中找出这些数的所有位数上的数字之和与3是关系,最终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样,在教学各种运算律时,也可采用通过动手计算的方式寻找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规律和定律的理解和记忆。

三、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厚,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要主要采用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等;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苹果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适度的评价,不是无原则的夸奖,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还是应该给予纠正,在鼓励下纠正,在表扬中纠错。因为我知道,错误的做法往往蕴涵创新的思维,错误的行为往往会孕育创新的火种。在给予鼓励的同时,再指出不足,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

在教学中,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时间、学生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提高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实效
下一篇: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