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研 > 正文

怎样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核心提示: 怎样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四川省广安花桥中学 伍凤琴 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生本课堂改革在我地已推行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怎样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四川省广安花桥中学 伍凤琴


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生本课堂改革在我地已推行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教师了解了生本课改的意义, 把握了生本课改的的精神,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主要实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打造出高效课堂。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堂课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教师面向的是学生, 学生面对的是教师,依据新课程的精神, 改变以往“教师教, 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往,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往, 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新的知识, 并且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说, 在一堂课中, 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 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展, 积极创新, 实施师生间、学生间的包括知识、情 感、态度、需要、兴趣等功态信息交流, 从而达到师生互动, 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精心教学设计,发挥学生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关键又是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的各环节都必须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观, 课堂该如何设计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才能使学生乐学, 愿学, 想学。教学设计要“读懂”课标、教材、学情,从前置学习到课堂各部分内容的实施,从教学方法到学习方式,从课堂例题到课后练习等都要认真设计,周密安排。比如从教法的角度看,可用类比法进行教学设计,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类比是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形式。所谓类比就是依据两个教学对象的己知相似性, 把其中一个教学对象, 己知的特殊性质迁移到另一个教学对象上去, 从而获得后一教学对象的性质。类比教学, 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有利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转变教学方式,更新学习方式

教师利用现行旧教材逐渐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生本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方式, 建立和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 让他们自己参与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即“ 探究式”学习。还要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提高学生参与性, 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方式时应注意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性。正因为如此, 运用“分组讨论”设立的目标不要太高, 也不能太低, 要有一 定高度, 学生需跳一跳才行, 这样学生才有兴趣、有信心参与活动。曾有一名专家这样讲过:“教育痕迹明显, 教育效果差;教育痕迹不明显, 教育效果好。”这句话正好说明了活动教学的教学形式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下得到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分组讨论”中, 除了要学生完成基本的认知任务外, 还应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比如证明勾股定理的教学。教师给各小组奋发制作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纸片,先分组拼图探究,在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能力 (试图发现拼图和证明的规律:同一个图形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接着让学生展示(略)。

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证明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面积计算知识与要证明的代数式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几何意义的理解构造图形,让学生在探求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四、注重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生热情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教好数学, 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品尝到学数学的乐趣, 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学上和练习上不能贪图简单省事搞一刀切, 否则差生赶不土会丧失学习信心,优生“吃不饱”会影响学习情绪。同时要设疑启导, 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若能提出一些新颖, 富有吸引力且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关联又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往往能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智力口生动有趣的设疑启导, 把学生引入诱人的知识境界中? 学生颇感趣味无穷。设置陷阱也是设疑启导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估计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理解不够全面,深刻而表现出失误现象, 有的放矢地布设“陷阱”, 让学生“掉入”, 再引导他们“走出”, 使学生在“吃一堑”中可“长一智”,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五、创设良好质疑氛围, 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 仍然有许多教师采取串讲串问, 一节课“问题”无数, 总是设法用问题牵着学生走, 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的时间。将“质疑”引人课堂, 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 也应是学 生的权利。“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 大胆质疑, 积极探索。教给方法, 让学生有"疑"可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有方法问题。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可以问学生“当你知道一个半径有无数条之后, 你想向同桌提什么问题?”这看似简单的问题, 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是不是所有的半径长度都一样呢?”“半径跟圆有什么关系?”等。但由于学生着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质疑问难时, 往往不肯把问题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 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 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 提出重点问题, 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 让学生自由讨论, 尝试解答。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时效

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科学应用的主流, 并且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这也已成为共识。教师可依据自身校内的硬件条件进行充分利用,要做到适时适当有效。不过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 如果仅仅是“板书搬家, 习题搬家”, 不但多余, 而且实无必要。“以生为本”才是第一位的。

教师要提前适应以生为本课程改革, 还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坚持继续教育, 苦练教师基本功, 多看书, 对思考,多研究, 才能不断打造出高效课堂。



上一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下一篇:语文教学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的策略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