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研 > 正文

小学古诗教学摭谈

核心提示: 小学古诗教学摭谈敖凤君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承,语言精练, 意境深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小学古诗教学摭谈

敖凤君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承,语言精练, 意境深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内容丰富,蕴含深厚,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髓。这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人文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通过引述有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古诗教学前,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 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 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自佩服得五体投地, 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 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 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上当受骗:所谓桃花, 只是桃花潭,并无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 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今临挑花潭, 饮万家酒,会汪豪士, 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 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充分利用挂图( 插图 ), 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古诗最能陶冶人的情操,并且能培养人的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年龄阶段,天真烂漫, 最富有想象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挂图,指导学生怀着欢乐的心情进入境界。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 可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引导学生仔细看看孩童钓鱼的神情:同他全神贯注地盯着河面, 脸绷得紧紧的,身子向前倾,看着鱼儿正要上钩,过路的人来问路, 他头也没有回,也不答应人家, 右手摆了摆,示意问路人不要过来, 怕吓跑了他的鱼儿。通过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在学生脑海中,一个专注、认真垂钓的孩童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学生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产生了“屏住呼吸, 问路人别过来,鱼儿就要上钩了”的心情, 刻画了一个童趣盎然的孩童形象,因而可以从中充分感受到诗境的美。

引领学生诵读,体验情感诗味。自古以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可见读的重要性。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 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且古诗都是韵文, 句式整齐,音韵优美, 语言精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 而应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 记忆力也处于黄金段,记忆力比理解力要强得多。让学生先读, 然后会背诵,这样对于诗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了, 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然而在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和语调。有的论者认为, “在领会作品的涵义和价值之前,接受者应该先欣赏它的情感和语调方面。整个接受过程都是在语调背景上并在其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接受者可以感受到它的艺术提示作用。”(鲍列夫)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运用恰当的语调带领学生朗读,体味诗味。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例如分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等,甚至可以适当的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 配以适当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陶冶它们的情操。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情景提升课效。经典古诗词的教学与网络有效整合整合,利用其集声、色、影于一体的特点,有效地将抽象化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变静态为动态,使古诗词更富有张力,更能吸引人, 而且能提高中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网络综合效应,创设最佳情境。古诗的意境优美而深邃, 网络的综合效应,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 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进入古诗情境。《游子吟》是母爱的千古名作。在昏暗的油灯下, 慈祥的母亲子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密密地缝制着衣服。在孩子出发前夕, 慈母在细心地一针一线缝着,心里恐怕孩子会很迟很迟才回来:谁说小草的心意, 能够报答春天温暖阳光的恩情呢?做儿女的永远也无法报答母亲的爱呀! 体会自阵中深深的母爱的情感是学习这首古诗的重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收集了能表现诗中情境的图像, 制作成课件,配以二胡《二泉映月》与诗文的朗读, 让学生在观看捅图时,对母子离别的场景有初步的感情认识。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 利用CAI 课件再次创设情景:油灯下, 慈祥的母亲正专注地为儿子缝着衣服。这时《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音乐声轻轻响起, 教师引导:儿子明天就要远行了,想想, 这位年边的娘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呢?孩子们。一下子打开情感的闸门, 动情地说:“儿啊,在家千般好, 出门一日难啊!你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啊,“儿啊, 你一定要吃好,穿暖, 别让娘担心啊!”“儿啊,考取不了功名不要紧, 你一定要平安地回来啊!”……。在网络的综合效应中,古诗的情境已经创设得淋漓尽致, 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改进教法重引导,让学生成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启发式,坚决摒弃填鸭式。课前要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可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查资料,去思考。然后,要求学生列出回答问题的发言提纲。课堂则以学生的阅读和谈感受为主,倡导精彩的课堂讨论,大量的阅读,把课外阅读内容迁移到课内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把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大量读写感悟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的本真和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创新实践。这里着重谈用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分好小组,我们一共有14个小组,一般4人为一组,小组成员有优生、差生、中等生,我想这样优生可以带动差生学习,并且每小组之间有竞争,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不会马上替学生解决,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确有不能解决时,再与学生互动,逐步引导,解决问题。这要求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备好学生,要尽力涉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透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切从自我出发,课堂高效将无从谈起。因此,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力量,教师当然要灵一些,活一些,开放些,大胆些,放手让学生做。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预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拓展延伸情境空间,进行古诗应用训练。古诗词在人们心目中常用来诵读与赏析的。其实, 如果能将优美的诗句在恰当的环境中入文,文章的表达的意思、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有的学生在写同学离别时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如如在学生充分体验到“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背后的深深母爱后,我让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或看到的场面嵌入诗句, 表达出来。有一次,我去参加暑期夏令营, 两个星期后,我给妈妈打电话说我第二天要回家, 妈妈兴奋得一夜没有睡觉。这真是“爱子心牵挂,归家喜及辰”啊!

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实施教学过程和活动,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 充分发挥双主作用,就能书写古诗教学的新篇, 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上一篇:提升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略谈先“苦”后“甜”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