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素质教育 > 正文

广元市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核心提示: 广元市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侯兴龙 赵开新一、研究的背景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约定俗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文明礼仪教育理应遵循教育规律。文明礼仪教育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主要是引导和接受的理论。引导就是教育者解决如何实施文明礼仪的方式,接受就是解决受教育者文明素养如何提高的问题。

(二)社会学依据: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个体发展自身的方式。加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往,能逐渐掌握社会技能和杜会道德准则。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心理水平及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逐渐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最终成为社会的人。

(三)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确切地说,就是促进 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良好个性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课题研究注重育人活动设计,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政策依据

1.《中小学德育大纲》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国家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基本依据。贯彻落实《大纲》,有利于中小学德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有利于保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相对稳定性。《大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小学校应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德育。本课题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使德育方法得到改进。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广元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文明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均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部门,特别是教研部门、学校更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贯彻落实,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2010.9-2011.3),主要任务是开展调查研究,完成对中小学各项德育活动的分析及对中小学德育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好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完成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基地校的确定。

第二阶段:中期(2011.4-2013.9),进入到本课题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分别从学校、家庭、社区环境中发掘文明礼仪教育的资源,并加以优化、整合,形成较完备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创设并实践文明礼仪教育专项活动方案。

第三阶段:后期(2013.10-2014.3),主要进行成果的总结评审与论文的撰写,归纳分析教育活动经验。

六、研究措施

(一)制定计划,构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运行机制

1.成立学校文明教育领导机构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扎实开展、高效运作、有效推进,根据总课题组的部署,各参研学校均成立文明礼仪教育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教研、德育干部,共青团或少先队干部、班主任、家长代表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以及负责教师的集中培训学习。具体工作安排:学校德育处负责文明礼仪大型专项活动的创设与开展;教导处负责任课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班主任负责班团队专题活动的开展;教科室负责协调各部门的教育活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组织教师撰写相关论文,总结教育经验。

2.制定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管理制度

学校课题组根据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如《文明礼仪教育和学科相结合要求》、《文明礼仪教育专项活动组织开展规则》、《文明礼仪教育团队专题活动创设方案》《文明礼仪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条例》等。

(二)营造氛围,学习宣传文明礼仪教育规范

学校利用校园展板、橱窗、黑板报、广播、校园网等平台,大力宣传和阐释文明礼仪知识和规范。学校课题组加强了对教师的集中培训,以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政策依据,教育目的、意义、措施、途径和方法;班主任负责组织对本班学生培训,并协作开展班内、年级内、年级间的知识竞赛,以普及文明礼仪教育的知识和规范。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习宣传的重点内容:一是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中的个人礼仪规范,二是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中的交往礼仪规范。学习宣传分三个阶段:认知领悟阶段,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文明礼仪规范的内涵。如在个人礼仪方面应该知道父母之恩、老师之恩、社会之恩、他人之恩、党和国家之恩、人民之恩以及大自然的恩赐;情感内化阶段,在认知的基础上,使学生感悟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离不开老师,离不开同学,离不开社会上所有的人,也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从而产生出一种自觉的回报情感。实践体验阶段,把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情感转化为自觉行为。

(三)注重体验,实践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文明礼仪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礼仪,深切体会礼仪,自觉践行礼仪。因此,实施文明礼仪教育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文明礼仪教育与常规教育相结合。各参研学校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对师生的常规教育时,增添和突出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围绕某一文明主题设计实践体验专项活动,如利用重大庆典仪式、重要节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师生学礼仪、用礼仪、传礼仪,将文明礼仪规范化为师生日常生活的行为。

2.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内容互补。学校的一些专项活动要求学生家长配合或参与,一些专项活动要求与社会重大教育活动相结合。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的“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活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文明劝导活动”、“禁毒活动”、“爱国卫生活动”等,让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社会人士、家长的认可、理解和支持,让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真正走进社区、家庭,让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走进乡村、社区,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规范,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3.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研究分析学科教学中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引导和要求学科教师在达成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目标时,注重利用学科中有关内容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尤其是语文、思品、历史、体育、美术等学科。

(四)目标推进,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

1.目标推进。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规划,明确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总目标,再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明确各阶段学生的教育目标以及所采取的不同措施,规划好具体要开展的育人活动,并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段分为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四个阶段。

2.自我教育。在整个文明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也是引领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参与活动的设计、活动的开展与活动的评价,让文明礼仪教育成为学生展示风采,增强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收获成功快乐的重要舞台,将文明礼仪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课程改革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