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国学大家谈 > 正文

以美育立德 以劳动树人

核心提示: 以美育立德 以劳动树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有感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8级研究生 殷路璐习近平总书记在20

以美育立德以劳动树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有感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8级研究生 殷路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如惊雷般的发出了一声号令:把在我国实行了50余年之久的“三好”教育方针纠正为“五好”——理直气壮地把“美育、劳育”重新提到了它应有的高度。这,无疑是我们的学生之幸、家长之幸、民族之幸,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之幸!
三好学生”的评价机制施行50余年的时间里,广大教师们努力培养“三好”、万千家长们竭力造就“三好”、莘莘学子们奋力成为“三好”。于是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就成为了整个中国大、中、小学好学生的统一标准,成为了社会对于人才的“客观标尺”、成为了教育上最具影响力的价值引导体系。“三好”是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全优体现,更是以往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完美”阐释。近年来,一些教育学者又对“三好”重新做了定义:“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而这样的重新定义,更是使人难以信服,总觉蹩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直到看了习总书记在这次教育大会的讲话时,才恍然明白:噢!蹩脚是因为少了尺寸:原来我们一直穿着德智体“三好”的鞋子,走在这条需要德智体美劳“五好”的路上!美育、劳育这两个脚趾头一直被挤压在鞋的边缘,逐渐蜷缩起来、难以舒展、变得畸形,就更不要说是在这条大路上平衡着力、持续安稳的通过了!这种不合尺寸鞋穿着能走多远?这种不完善的教育体系,又如何培养人?培养一个真正的、社会所需的完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穿对了鞋,才能走好路,走稳路。只有走好了路,才能走出我们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也只有我们脚下的路走稳了,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如今的社会现实已经明显的证实了“三好”教育方针的局限和后果:没有美育的教育体系仿若“独脚兽”——怪诞、畸形,不提劳育的培养制度犹如“独轮车”——走不稳、走不远!而习总书记的一句:“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如一强有力的巨掌,重新把被忽略挤压了近五十余年的美育、劳育从“鞋”的边缘里拉了回来,重新制定了“鞋”的尺寸,给予了美和劳的舒展空间!
过去的五十余年,我们就像一位偏心的长者,在注重“德智体”三好兄妹发展的同时,总是忽略了被挤在边边上的“美”与“劳”。而这样的偏心,“成效”也是显见的:我们的奖状变多了,但是本事变少了;我们的知识变多了,但是思考变少了;我们的钱包变鼓了,但是心胸变瘪了;我们的文盲变少了,美盲却变多了;我们的科技发达了,智商却由于弱化甚至取消了“创造了人类的劳动”而变弱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乐此不疲模仿着那些长得一模一样的“网红脸”们,乐而不返的关注着那些涂脂抹粉的“小鲜肉”们;津津乐道的追捧着他国杯盘狼藉的“奢侈品”们......。同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新闻变多了:20岁的小伙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一心想走“偏门”、捞“大钱”、快速“致富”,为此,小伙子走上了一条贩毒的不归路;儿子好逸恶劳要钱无果放火烧家,父母忍痛捆子入狱;花季少年好逸恶劳 持刀抢劫令人惋惜......。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无一不展现了因为“偏心”而发出的叹息!在“三好”时代里,美育是占课时的,可有可无的。劳动在更多时候则变成了教师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是羞愧的,不光荣的!作为立德的学校美育何处去寻?树人的劳动教育何处去觅?!
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艺术与美育似乎被人们习惯性的忽视掉了。在如今这样一个庸俗唯物主义肆虐的大环境里,艺术是“无用”的——它对国家的硬性设施和物产量化几乎起不到任何显见的绩效和作用。创作一首乐曲,再优美动听也建不起一座高楼大厦;绘制一幅画作,再栩栩如生也无法将美好田园变现。于是乎,这种“浪漫主义”处在国家市场化的进程中,便成了一种极不逢时的“多余的”东西。教育一度过于片面机械的强调“接班者”们理性、逻辑等科学思维。而代表着感性、创造的艺术和美育被无限制的压抑。然而,多元文化的今天,仅仅要求我们“接班人”们用科学思维去面对这个世界是不够的,在人类历史上,科学与美育永远是相辅相成的,是人性中固有的成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十分重视科学与艺术结合在教育中的作用。2004年,他参观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时提笔写下:“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毫无疑问科学与艺术之间是同根同源的,只有融合了科学与艺术的教育,才能变成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了解这个世界。事实上,学校美育与德智体三大教育之间从来不是冲突的、对立的,并不会因为加强了艺术和美育就争夺了其余三者的光芒,剥削了德智体在教育中的地位。相反,没有美育的德智体是不完整的,没有美育的德智体是不完善的。学校的美育,并不需要花大把的时间精力去培养艺术方面的精英们,对于所有的学生而言,学校美育是一种普遍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们对世间美好情感的体验。美的教育,是”多情”、感性的教育。只有对这个世间“多情”,才能体验到处处皆是情,处处皆需情。一个人只能有了“情”才能立德,才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到社会的“喜怒哀乐”。才能像爱自己一样爱这个社会,爱这个国家!
劳动,这个词在火力全开的智能时代似乎变得不那么的时髦,甚至还有一些土,在这个人工智能化的时代里,我们好像可以不用劳动了。一切都可以交给高效工作的机器,只需要动动手指,按按指纹,他们就能帮助我们完成那些琐碎苦力的劳动,一切看起来似乎都那么方便快捷。再回到我们的学校,作为家长的心肝宝贝们,国家未来的栋梁们,我们更不需要动手去完成那些叫做劳动的“苦差事”了,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保洁工人,他们的存在彷佛就是我们“勤读书,苦读书”的保障,我们只需“两手不管劳动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三好”评优从来不会考虑你这个学期打扫了多少次教室,擦了多少次黑板......学校是如此,回到家里更加可想而知!或许很多人会反驳说:孩子们读书都那么辛苦了,怎么可能还要劳动?对于劳动教育的缺失,是我们对人类本性的泯灭。从古至今,劳动都是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这个世界的创造只能依靠劳动。除了劳动,别无他法!劳动在我们国家的意义,自始至终都不单单只是“劳动”,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像盘古开天地般的创造精神,一种像王进喜般为国拼命的建设精神,一种像普通环卫工人一般的坚守精神。马克思的说:人之为人,正因为劳动,是劳动创造了人。那么远离劳动,也必然造成人的退化,在下一代身上这种退化已经表现出来,它不止反映在体质上,还反映在品质与意志上。只有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习总书记关于学校劳育最伟大的进步:唯有劳动才能树人!
提倡德智体美劳“五好”教育体系,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回归,构建德智体美劳“五好”的培养体系,以加强美育来立德,唤醒劳动来树人这更是当今社会最为急需的一剂良药。这一剂良药将直达教育的心脏,为民族,为国家培养真正的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上一篇:孔子“男尊女卑”思想原来是这个意思,被骗了好久!
下一篇:最后一页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