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研 > 正文

尊重个性心理差异 培养学生优良品性

核心提示: 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出充分的尊重与爱护, 对其所处的环境表现出真诚的理解与关注, 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 能与他们平等的相处。

尊重个性心理差异 培养学生优良品性
四川广安二中邓海平
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首先应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由于生理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的个性、爱好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性格外向, 敢说敢做, 但是不够沉稳;有的学生性格内向, 在公共场合比较腼腆、被动、缺乏自信, 但他们自尊心强, 自我评价高, 心理活动不易外露。有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 有的学生喜欢文艺活动, 有的学生爱好书法等等。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表现出的不同个性差异呢? 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出充分的尊重与爱护, 对其所处的环境表现出真诚的理解与关注, 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 能与他们平等的相处。
一、细致“读懂”心理特征,引领学生走向自主
教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有相当的了解。中学生学生抽象思维水平日益提高, 理解能力有所增强, 自我意识、自我教育水平有所发展。他们能以较高水平的自觉意识来调控和评价自己的行为, 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 中学生学生道德意志发展水平已上升达到较高阶段, 逐步形成集体责任感和义务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 有了较快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性这两方面, 坚持性己从外界权威的影响逐步转向内心自觉坚持完成任务。学生认识能力、自主意识和意志品质的不断发展, 为其良好习惯步入自主阶段奠定了心理基础。但由于不够稳定和反复性, 所以要使他们的良好习惯真正步入“自由王国” 还需要老师给予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中学生自觉意识养成的总的重点是“内化个性品质, 进入自主境界”。要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自主化,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 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判断,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外显化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人格特征, 还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 提高认识。通过自我评价提高自我意识能力, 认识自己在习惯养成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这是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一股内在动力。自我反省能够让学生去思考自己该如何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而使学生具有不断发展的意向。此外,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不是让学生唯唯诺诺, 而是要鼓励学生在遵守常规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养成一些富有个性的习惯。切忌以习惯养成为名统死学生的言行,扼制其发展力。
二、把握学生的心理, 尊重学生的人格
对学生来说, 积极的评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反之, 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 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待学生的错误、缺点, 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态度讽刺, 用挖苦的语言去伤害学生。例如, 我们班的文浩楠同学是一名个性很强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他的一些行为举动令班内部分同学看不惯、反感, 甚至有意地排斥他。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 但他更多的是把责任归结到其他同学的身上, 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更没有想到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我发现了这一现象, 也找他谈过几次, 但是收效甚微。我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有一次文浩楠来到办公室向我告状, 我先是耐心地听他说明了大致的情况。原来是班里的张波涛、 李继勇等几名学生在课间和他产生了一点小摩擦。这几个人把他的文具盒砸扁了一块。此时我没有急于解决这个问题, 而首先把平时发生的和他有关的事情和他一起分析, 使他认识到同学之间关系的不融洽有他自身的原因, 要想改变的话必须要改正自身的不足, 否则就会像现在这样, 只有少数几个人做朋友。这时他仿佛也有所顿悟地点点头。后来, 我看了他的文具盒, 确实如他所说的, 但不影响继续使用。这时我想能不能抓住这件小事来给学生创造一个真诚沟通的机会呢?我利用课间的几分钟时间, 和犯错误的几名学生谈话,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采取这样的做法解决不了问题, 损坏了别人的东西是要赔偿的, 就像这个文具盒。 而后文浩楠在和我的谈话中表示不用另外几个人赔了。我及时肯定和表扬了他的做法, 并嘱咐他回去当面把自己的决定告诉这几个人。后来, 我又把这几个人叫到一起, 分析过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后, 让他们各自说一说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几个人都说了自己的心里话。结合这件事, 我教育学生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别人的不足之处, 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 如果别的同学都这样对待你, 那么你的感受又会怎样呢? 就拿这件事来说, 虽然是你们不对, 但文浩楠却主动提出不要赔了, 这不是他的优点这时我从学生的眼神中和表情上看出他们的心里受到了触动, 几个人主动向对方道歉, 承认自己的错误。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问道:“你们还能不能成为好朋友呢? ”几个人边点头边回答。从此以后, 我留心观察, 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 掌握学生的心理, 尊重他们的个性, 学生会主动接受教育, 自觉改正缺点和错误。
三、重视学生内心感受, 采取恰当处理方式
做班级思想工作, 若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其效果未必好,因为学生千差万百,思想状态、个性品质等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因为一件小事, 在学生身边喋喋不休,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应注意方式。如在课堂上,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在小声讲话, 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这时老师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授课, 让全班都保持沉默。那么讲话的学生会立刻感觉出一种异样, 进而停止说话或小动作。 这样既避免了当众批评可能产生的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 同时也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针对学生个性心理, 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这个群体,既简单,又复杂,思想和心理上他们有时很单纯,但有时又难以理会。有的学生内向,时常低头不语;有的学生外向,做事生怕别人不知道……因此针对个性差异开展工作是必须的,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不是单纯地讲道理便能达到的, 应抓住每个细节, 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如在上学期学校开展的跳绳比赛活动中, 个别项目学生操作起来确实存在很大困难, 因此这样的项目没人去报, 因为谁都没把握, 恐怕报名后别人嘲笑。这时我对学生讲, 别的班的同学也许还不如你, 要相信自己有能力。经过我的鼓励, 终于有学生鼓起勇气报了名。比赛结果公布了, 这组同学获得了第一名, 在领奖的时候, 他们还在一个劲地和别的同学说, 可见他们十分高兴。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调适行为偏差, 矫正不良习惯
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行为怪异甚至有偏差的学生,这是个性差异所致。教师对行为偏差的学生要真诚相待, 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进行说理, 使学生明理。在对学生说理教育后, 学生对自己不良习惯的危害性有所认识, 会产生改过的意向。这时, 教师要对学生表示充分的信任, 坚定学生改正不良习惯的信心和决心。但学生自觉性差, 自控力弱, 在转变的过程中, 行为习惯容易出现反复。此时, 教师仍要给学生鼓励, 为学生建立起检查督促制度, 逐渐避免反复。在调适学生行为偏差的工作中, 还要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 好的习惯只有在严格要求下才能养成。尤其要注意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朝令夕改, 不能让学生无故出例外。除此以外, 教师还不应该忽视另一主体力量是学生自己, 可以通过班集体的正面舆论导向以及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 在学生中开展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是一条教育原则, 教师应正确灵活地运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上一篇:浅谈美术课的情感教学
下一篇:如何提升英语教学趣味性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