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每日一校 > 正文

重庆大学十二字校训:朴素无华 低调务实

核心提示: 【校训的故事】朴素无华 低调务实——重庆大学十二字校训背后的故事  “老人倒地扶不扶?”“路见不平吼不吼?”“乞丐伸手给不给?”20

【校训的故事】

朴素无华 低调务实

——重庆大学十二字校训背后的故事

“老人倒地扶不扶?”“路见不平吼不吼?”“乞丐伸手给不给?”201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院士连发三问,每一问都得到了13000余名毕业生响亮的回答。这些即将离开母校的学子,又一次在背景墙上看到了校园处处可见的校训: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诞生于1929年的重庆大学,创办之初恰逢“实业救国”“教育报国”风起云涌之际。时代风雨飘摇,学校也举步维艰,办学经费主要靠征收农民的“猪肉税”。抗日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冲破黑暗迎接新中国的特殊使命,使重庆大学逐渐明确了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向和标准。1936年第一学期开始实施的《重庆大学训育及管理方法》提出:“训育学生之标准”为“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我们的校训虽无经典出处,但言简意赅、隽永如斯。‘耐劳苦’是人才成长的前提,‘勤学业’是人才成长的途径,‘尚俭朴’是重大人生活的态度和风格,‘爱国家’则指明了重大人人生事业的根本。回溯重庆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遵循校训、充实校训、发扬校训并坚韧、执着、顽强的奋进史。”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说。《重庆沙磁文化区创建史》则称“重庆大学的建立,不仅把沙磁地区原有的优良文化和近代产业文化的进步精神继续向前推进,同时又把重庆地区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80多年来,“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潜移默化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重大人。这里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之一,重庆大学的周均时、张现华等7位师生在1949年重庆“11·27大屠杀”中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光荣地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1947年,著名无线电通讯专家和地球物理学家、时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冯简教授,成为我国第一位赴北极观察北极光、研究北极磁场对短波通信影响的学者。1952年,31岁的重庆大学青年教师徐僖研制出我国第一批五棓子棓酸塑料,结束了我国塑料生产靠进口的历史。1937级校友周世尧,在美国留学期间多次被挽留,但他却总是坚定地说:“这里的生活条件虽然优越,但这是你们的国家,我必须回去为祖国效力。”回国后的周世尧,成为我国石油钻井专业的第一位教授,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石油事业。

“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在重庆大学的办学过程中,“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始终发挥着导向、凝聚、激励、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在这种精神感召下,85年来,重庆大学先后培养了40余名院士,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高校。

微言大义,传承不息。“重庆大学的这十二字校训,朴素无华,低调务实,历久弥新,如精神图腾般激励和影响着一代代重大人,成为重大精神文化的标志和根源。”周绪红说。



上一篇:清华大学:以校训精神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南京医科大学:承袭千年医脉 续写济世明德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

关注我们

卓越传媒服务号

全面专业推介教育、财经、书画、旅游方面的专家达人、信息和产品介绍。

卓越传媒95

全面专业推介教育、财经、书画、旅游方面的专家达人、信息和产品介绍。

中国财经报道全媒体

今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