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关注教育 > 正文

基础教育国际化何时开始最合适?

核心提示:    3岁的小朋友,除了普通话、粤语、英语外,幼儿园读完后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碰到这样的“外语神童”你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日

3岁的小朋友,除了普通话、粤语、英语外,幼儿园读完后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碰到这样的“外语神童”你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日前,佛山一家新成立的国际幼儿园负责人却说,培养“外语神童”没有问题,该国际班和现有的幼儿园双语班不同,除了中文、英语为主流教学语言外,还安排专门的西班牙语教师以分流的形式带领幼儿小组学习,从而使得“幼儿能够满怀信心和能力以中文、英语和西班牙语进行交谈和沟通”。目前该幼儿园正在进行招生,吸引了众多家长前去报名。

据了解,虽然这类培养“外语神童”的幼儿园还为数不多,但是以“双语”教学为主的国际幼儿园,在珠江三角洲触目可见。在今天,出国留学已经成为挡不住的浪潮,国际化教育在国内不断升温,随着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校和国际班的先后开办,国际教育似乎已蔚然成风。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的需求。不仅高中国际班的需求大大增加,普通幼儿园国际班也让众多家长趋之若鹜。

在广州,我们却看到,在办得红红火火的国际幼儿园之后,似乎孩子的国际化教育嘎然而止。许多从国际幼儿园毕业后的孩子,大多数进入公办学校,由于义务教育的特殊性,国际教育大部分都中断了。升入高中,学生为了出国留学直接就读高中的国际班,既要过英语大关,又要巩固基础知识,还要做课外实践活动,学业压力比高考还大。这些学生从国内高考走向“洋高考”,造成的后果是许多学生考上了国外大学,却因长期应试教育与国际不接轨,“留不住”而回到国内。

基础教育国际化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否是“禁区”?中国基础教育如何国际化?而收费高昂民办国际学校鱼龙混杂究竟该如何选择?为此记者与三位教育专家面对面进行了采访。

-主持

-嘉宾

◎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旅美教育家聂爱军

◎国家教育部原副总督学、国家民办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郭福昌

◎IB(国际文凭组织)评审和培训员杜文泉

目前的教育国际化是应试教育异化的产物

南方日报:中国义务教育初中小学阶段在国际教育方面是“禁区”吗?

聂爱军:中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其实应该划分为两个层次: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就目前来看,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教育,他们开办的国际班基本上都停留在高中阶段,而小学与初中由于尚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完成基础教育规定的硬性指标,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办国际教育是一个禁区。

南方日报: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如何?

聂爱军:可以用“乱象丛生”这四个字加以概括,其一,除了针对外籍和港澳台籍开办的国际学校外,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少之又少。有些所谓的国际学校和国际班其实并未取得任何国际教学的办学资质,他们的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英语特色和外教教学上,而这不等同于国际化。

其二,即便是部分采用国际课程体系的国际学校国际班,其目的仍然是为了让学生应对考试,而不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情怀、国际素养的个体,这实际上是国际教育被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异化”的产物。

南方日报:为何说,目前的教育国际化是被应试教育“异化”的产物?

聂爱军: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国际教育,据调查,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随着家长学历的普遍提高和视野的拓宽,许多广州家长在中国基础教育之外对国际教育提出了要求,然而,对于国际化的认识他们仅局限于出国留学、英语教学、外教授课这三个层次上。英语教学和外教绝不等于国际化。一些教育机构不负责任的宣传,误导了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化的发展。

南方日报:您觉得基础教育国际化该有怎样的思路?

聂爱军:我对基础教育国际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在整合东西方教育的基础上,它率先跨越“禁区”,让国际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甚至是学前开始。这方面北京、上海已有不少学校开始做了,但广州还很少。

南方日报:广州基础教育国际化离北京和上海有多远?

聂爱军: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首都北京已有一二十年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外国人办的国际学校到后来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陆续开办起国际班,北京的国际教育无论从历史、层次、种类、参与人数以及办学成就上来看,都远远领先于广州。而广州开办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历史仅仅局限于近几年,不仅同北京、上海差距很大,相较于同省的深圳也有一定的距离。

执行好素质教育与国际接轨无障碍

南方日报:国际教育能否跨越“禁区”从义务阶段开始?

郭福昌:如果把素质教育执行到位,国际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存在“禁区”的,素质教育和国际教育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素质教育的国际化恰好代表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在于今天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成了走过场的形式。

南方日报:您认为素质教育与国际教育一脉相承?

郭福昌:是的,将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知识点和国际课程融合,这听起来多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并不处于黑与白、是与非、好与坏的对立面,反之,二者之间有许多交叉、重合、统一的地方。

中国现在的教育方针对素质教育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三是能够培养学生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四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五是培养学生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其实和国际教育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南方日报:您觉得推行素质教育十多年来,是否有学校与国际教育接轨?

郭福昌:其实我在广州考察就看到这样的学校,从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开始,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聚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导入国际课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构建“全人体系”,让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而其每天与外教开放式交流,每周安排实践活动,每周安排设计技术课程(有专门的课室),每月走进社区服务,每个学期出省进行综合实践,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估等模式则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遗憾的是这种学校还太少了。

南方日报:现在大多数人把国际教育仅看成外语的学习,专家们却认为是一种误区?

杜文泉:是的,国际化教育语言的学习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目的,国际化教育的目的是以语言为工具更好地交流沟通,达到了解外国文化的目的。我理解基础教育国际化就是基于全球的素质教育下对学习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从而达到与国际的接轨。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如果真正按素质教育理念来实施,然后加强语言教育,就不存在任何“禁区”的。

南方日报:你认为作为西方教育认可的IB课程与国内提倡的素质教育有没有两样?

杜文泉:IB课程的理论基础就是西方教育学提倡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一个人需要多方面的能力,然后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突破某一方面。课程就是按照这个要求来设计,如果达标了就可以成为上大学的重要依据。现在英美各国名校都承认该课程的,实践证明IB课程合格的学生,在上大学后都发展不错。我看国内提出素质教育的内容与IB课程要求各种能力基本吻合。如果搞好了素质教育,其实就与基础教育国际化接轨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陕西书记省长紧盯教育乱收费
下一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就业率从哪里来?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