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 正文

黄奇帆:改革创新是生存发展之本

核心提示: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带着上述问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带着上述问题,结合重庆市的改革实践,我们采访了重庆市政府市长黄奇帆。

记者:黄市长您好。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重庆是如何把握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升级的?

黄奇帆:重庆是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正处在产业提挡升级的关键时期。把握好经济新常态,重中之重是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中高端水平迈进。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首要任务。如果支柱产业过于集中在传统领域,结构“傻大粗黑”,既不可持续,效益也低。这些年,重庆抢抓全球资源重组机遇,以垂直整合一体化模式,推动汽车和智能终端两大产业迅速壮大。2014年实现汽车产量263万辆,占全国的11%以上;各类智能终端产量达到2亿台件,实现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有1台重庆制造。两大支柱,产值增长都超过了20%,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有力地支撑了重庆这两年工业产值15%左右、工业利润30%以上的较快增长,预计2015年两大支柱产业产值仍可继续增长20%左右。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传导性强,前景很广阔。中央要求加快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美国再工业化、德国工业4.0战略也在瞄准新兴产业。为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趋势,一波又一波地形成新的支柱和增长点,2014年我们在分析全国进口产品需求的基础上,聚焦并布局了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机器人、新材料、物联网、页岩气、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MDI一体化、节能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个领域都已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一批产能,上中下游可全面展开,力争到2020年形成万亿产值,占届时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业态发展迅猛,内陆与沿海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大有可为。2014年,我们启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结算、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云计算大数据等“五大服务贸易专项”,取得初步实效,成为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子商务全业态试点城市,建成综合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的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离岸金融结算额2014年达到824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完成1602亿元。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创新、云计算服务器建设、大数据处理等均扎实推进,2015年有望放量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看来重庆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内陆开放步伐明显加快,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您认为,内陆开放关键要抓好哪些环节?

黄奇帆:开放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观念、一种制度安排。有好的制度安排,内陆也能和沿海一样开放,美国芝加哥等城市就是典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赋予内陆开放新内涵。提升内陆开放水平,有三个环节非常关键。

一是实现大通关。通关一体化是国际趋势,比如欧盟,各国关检后,其他成员国均认可。过去,我国东西部之间的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信息不通、监管和执法互不认可。这是由于体制机制造成的。近些年,重庆借助物联网等手段,实现了与长江沿线、沿海、沿边省市海关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二是畅通大通道。过去,中欧西线铁路本已贯通,但受制于制度原因并未开行班列。近年,在中央支持下,重庆率先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并逐步实现综合成本与海运相当甚至更低,为其他中欧班列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4年,又在铁路一类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国际邮运、提速降费五个方面获得国家支持,已累计开行班列233班,占中欧西线铁路运量的80%以上。2015年,我们将通过增加对欧出口、国际邮运常态运营、扩大汽车整车进口等措施,进一步巩固运量优势。同时,通过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推动渝沪江海和渝深铁海联运,提升对外通道能力。

三是筑牢大平台。过去,保税区都布局在沿海沿边,内陆地区是空白。四年前,重庆争取国家支持设立了内陆第一个保税区,目前已形成两路寸滩、西永和团结村三个保税区,创造了全市60%左右的进出口额。重庆在全国唯一实现了航空、水港、铁路3个领域同时拥有国家级枢纽、一类口岸和保税区3种功能。为拓展保税区功能,我们正在试点非国产货物入区维修、委内加工等国家海关总署赋予重庆的“1+10”政策,推动保税区由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成为新兴贸易业态集聚的洼地。

遵循这三条路径,重庆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四年保持100亿美元以上规模;货物进出口总额过去五年增长10多倍,2014年达到955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突破130亿美元,增长25%。

记者:去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庆是如何理解和推进这一系统工程的?

黄奇帆:2014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部署,立足重庆实际,确定了133项改革任务,并以25项重点改革专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我们认为,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要善于从全局和基本面上理脉络、找根源,又要抓住关键环节、讲究方式方法,于法有据,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一是着眼调整生产关系。就是要调整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方法。比如,为畅通金融与实体经济通道,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金融试点,着力构建全牌照金融体系。又如,我们将行政审批改革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526项,逐步取消非许可类审批事项,为市场主体松了绑,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二是着眼优化资源配置。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方式,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比如,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必须围绕城乡劳动力、土地、金融等要素做文章。重庆近几年推出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集体资产量化确权等改革,为城乡资源充分流动和高效配置提供了制度通道。其中“地票”交易、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三年多时间,已撬动上千亿元工商资本反哺“三农”。

三是着眼释放制度红利。改革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改善财政、企业和居民收支状况,进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2014年,重庆改革财政产业补助资金使用方式,设立了6支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吸引了上百亿社会资本,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着眼打破思维定势。改革一旦突破原有条条框框,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我国有约1.5万亿美元加工贸易,过去由于不允许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开设离岸金融账户,加上外汇结算手续繁琐复杂,致使结算业务流失国外。重庆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逐一突破制度瓶颈,将部分加工贸易结算吸引到了重庆,已累计结算数千亿美元,创造了上百亿元税收。

五是着眼突破利益藩篱。改革要打破旧有不合理的利益格局,进而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推进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先照后证”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比例等,都是着眼冲决利益固化藩篱的重要举措。

记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此您是怎么认识的?

黄奇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的是实现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和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形势下,应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突破口,解决好混什么、怎么混的问题。混什么?除公益类、功能服务类企业原则上应保持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外,大多数竞争类国有集团及下属企业,都可以发展混合所有制。怎么混?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科学设定混合路径,可从五方面探索推进。

一是国企集团层面股份制改革。当前,不论中央企业还是地方国企,在集团层面往往都是国资一股独大,进行股权多元化或上市的,大多是集团下属子公司、孙公司。新一轮国企改革重提股份制改革,要义在于从集团层面加以推进。对竞争类国有企业集团,可通过引入增量、转让减持等方式,引入有技术、管理优势或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多元化投资主体。重庆力争再用三五年时间,将国资混合所有制占比从目前的47%提高至2/3左右。

二是国有企业集团上市。上市公司具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高级形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将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推进具备条件的国企整体或分板块上市。重庆将通过三五年努力,力争80%以上的竞争类国资国企实现资产证券化。

三是PPP投融资模式改革。PPP的主要特征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制规则,在法治化基础上进行契约合作,不仅是一种融资机制,也是天然的混合所有制。发展PPP,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减轻政府债务,调动社会投资,扩大民间参与。关键要设置好边界条件,平衡好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利益。重庆已在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领域启动实施了1300亿元PPP项目,未来几年,将逐步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

四是由资产管理为主转向资本管理为主。组建以资本投资为主要功能形态的股权类投资公司,是实现国有经济从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新加坡淡马锡、香港盈富、我国中投公司都是典型代表。这类公司有三个特征:一是通过股权投资,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将大大增强。二是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将资金投到各种所有制。三是只投资、不控股,有资本、不负债,专注于资本运作和风险防控。重庆正在推动两家国有企业集团向投资营运公司转型。

五是采取股权奖励、股权出售、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权等方式,对企业董事、高管人员、业务骨干、核心技术人员等进行奖励。这也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有益探索。推进中,必须着眼于构建科学规范的内部激励机制,加强法律、制度层面的研究与控制,避免人均化、福利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制度设计上,应着力体现人力资本价值,反映员工对企业的实际贡献。

(记者:李红 曹颖新)



上一篇:王东明: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下一篇:尊法守法: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

0

本网有的文章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交流,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困惑,请告之删除。